2月8日下午,原中金资本国家新兴产业基金直投负责人、淡马锡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高管,现光环云副董事长、智胜光环董事易岐筠做客高朋学堂,作为一名专注于AI领域的投资专家,为大家带来主题为《洞见AI变革·引领智媒未来——从DeepSeek看大模型应用的无限可能》的分享

 

 

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,DeepSeek无疑是最耀眼的“科技明星”。易岐筠首先分享了几则美国CNBC关注中国DeepSeek的新闻报道:DeepSeek以“低成本+高性能”模式震撼全球,直接引发美股科技股巨震。接着,易岐筠以他在美国硅谷考察AI训练成本、价格的经历总结到,DeepSeek正以开源的技术策略与开放的价值观,成为技术普惠的全球标杆。

 

光环云副董事长、智胜光环董事易岐筠

 

“DeepSeek是真正的开源、彻底的开源。简单来说,就是‘随便用’!”易岐筠讲道,“DeepSeek拥有较为重大的创新,在于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从‘快思考’进步到‘慢思考’。”DeepSeek R1版本具备“深度思考”模式,会提供自己的完整思考链条,且向所有人开源——这是OpenAI不能做到的。

 

不仅能在线搜索,deepseek还会“深度思考”

 

课上,易岐筠介绍了目前人工智能的四种类型:感知型AI、生成式AI、助理式AI和物理型AI。他举例说:“蛇年春晚的跳舞机器人,就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型AI。”易岐筠继续解释到,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模拟人的神经元,从而构建“神经网络”——“在这方面,我们并不落后,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。”易岐筠说,“从0到1”别人已经干了,那么我们就“从1到10”“从10-100”地继续干、努力干。在美国的封锁下,我们中国依然可以做出好的成绩。”

 

 

那么,对于广电媒体来说,DeepSeek引发的AI变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,高速迭代的AI大模型在传媒行业又应该如何应用呢?

 

易岐筠预测,2025年AI在中国会开始落地——“已经可以使用了”。“不要小瞧‘可以用了’这一表述,这代表着其投资拐点已经出现、算力指数已呈指数级提升、智能能力已经足够。同时,组合AI工具今年也会出现。”易岐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直言,“就像我在台史馆看到的许多年前的摄像机一样,如今的AI,媒体人如果不用,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性。”

 

 

四川要用起来、成都要用起来。易岐筠列举了《消失的法老》实景体验、《沙丘》《哪吒2》电影技术渲染等AI运用的实例供传媒行业进行参考。他提到,现在除了生成文字,AI还可以生成图像、音乐、视频等内容,不妨大胆尝试。易岐筠强调说,媒体要抓紧机遇,“站定阵地用起来”,对于AI工具,首先是体验,再到媒体工作与技术相结合。

 

 

在提问环节,易岐筠肯定了成都台本地训练新闻领域专业化小模型的尝试,提出可以进行历史新闻语料素材的数字化整合分析处理,做好私有化部署。“例如未来可以生成‘四川话大模型’‘成都台大模型’等,不断拓宽媒体视野、提升影响力。”针对一线采编人员提出的如何甄别“某家AI公司是否真正靠谱”这一问题,易岐筠给出了他的建议:“成都有很多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。媒体从业者要深挖对应专业赛道、强化知识储备,长期跟踪,通过体验式、生活化的新闻实践,获取行业真实信息。”

 

 

AI会代替人类吗?对于这一“终极问题”,易岐筠提出自己的见解:“人类的‘创意’,是AI不可取代的。面对挑战,我们一是要拥抱技术,发挥长项,将其与工作场景、具体要求相结合;更重要的是理解世界,多重互动,通过AI洞见人心深处更多的创意与灵韵。”易岐筠畅言。 
(本文来源:看度新闻)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